赵括替廉颇背黑锅了吗?

    赵括,战国时期赵国人,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,于长平之战后期代替廉颇担任赵军主帅。

赵括替廉颇背黑锅了吗?

    关于赵括的故事,正史是这样介绍的:那时,赵惠文王已经去世,太子孝成王即位。赵孝成王六年(公元前260年),秦军向赵军发起了进攻,双方在长平摆开了阵势。那时赵奢已经去世,蔺相如也快要病死了。赵王便派老将廉颇领军攻打秦军。秦军的兵力非常强大,才几下便将赵军打败了。后来,老将廉颇命令赵军坚守在营垒,没有命令不得出战。

    就这样,不管秦军如何骂阵挑战,廉颇就是置之不理。秦军这下着急了,心想,如此下去,恐怕再难打胜仗了。于是,秦军派了间谍,四处说:“秦军最害怕的,并不是老将廉颇,而是赵括,如果由赵括来做将军,那么秦军必败。”赵王听了,信以为真。结果,还真的让赵括取代了廉颇。

    赵括是个什么人呀,虽然从小就学习兵法,却从没真正上过战场,更没打过仗,是个只知道“纸上谈兵”的家伙。他要谈论起军事来,那是无人能抵得过的。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,赵奢也难不倒他。尽管重病的蔺相如出来劝阻孝成王,特别是赵括的母亲,也来求孝成王别让赵括带兵,可是孝成王是王八吃了秤砣——铁了心。最终还是让赵括取代了廉颇。

    赵括上任之后,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,把廉颇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。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,高兴万分,马上调遣奇兵,假装败逃,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,把赵军分割成两半,使赵军士卒离心。最终,赵军全部被白起坑杀,赵括也死于乱军之中。为此,赵括还落了个“纸上谈兵”的名声。

    但是,又有人说,赵括其实是在替廉颇背黑锅,因为那时如果不换赵括,凭赵军的实力,廉颇也是无能为力的。也就是说,如果让廉颇去打那场仗,也一样会大败。

    秦国是当时军事上最为强大的国家,秦军有奋击之士(轻锐步兵)百万,车千乘,马万匹。秦地靠近西北,故民风凶悍尚武,且秦马优良,秦车迅猛,故真称得上是超级军事大国。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,在战场上的秦军士兵左携人头,右夹生虏,所向披靡,如虎入羊群,甚至于为抢军功,赤膊上阵厮杀,使六国士兵闻秦兵而丧胆。秦军大将如王乾、蒙毅、白起皆为有勇有谋的军事统帅。秦军得兵法之教,注重各兵种协同作战,以步兵方阵为单位,令行禁止、进退有据,作战经验丰富,极难对付。此役,秦国前后投入的兵力总数在六十万左右。

    当时赵国的战争潜力要远远低于秦国,如果坚持要打,不管怎么打,都是要吃亏的。另外,赵括也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没用,事实上,他的战略战术并不比廉颇差,因为那一战,虽然赵军损失惨重,但秦军也没讨到好处。

    战后,白起命人寻找赵括的尸体,却总是找不到,最后,只找到了赵括的剑和铠甲。白起极为伤心,并以衣冠厚葬了赵括,还取了赵括的剑留做纪念。

    后来,白起见了秦昭王,说起了赵括。白起说,我以五十万之众围赵括二十万之军,伤亡过半,才全歼此军,是我用兵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。腹中无食,以人充饥而斗志不懈,这是赵括的本领。长平之战,秦军精锐损失过半,优秀将领死伤无数,实际是秦军未胜,赵军未败。唯一不同的是,赵括死了,我还活着。秦昭王说,长平巨战,秦失六十万,赵失七十万,秦可谓小胜。而赵括死,武安君存,可谓大胜。事后,范雎谓秦昭王,长平巨战,大胜的是秦王。秦王笑而不答。三年后,昭王杀白起。秦将郑安平降赵,上党复归赵。从这一点上看,历史确实误解了赵括。

    赵括究竟有没有替廉颇背黑锅,因为众说纷纭,依然有待进一步调查取证,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